|
1.本病全年均有发生,但多发生于冬末春初,主要侵害3-20日龄的雏鹅。
2.鹅群发病呈暴发流行,发病突然,传播迅速,具有高度的传染性和死亡率。
3.饲养管理水平低,育雏温度低,鹅舍地面潮湿,卫生环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2:08:51 |
查看详细 >> |
|
|
|
|
①饲养密度:育雏舍温度过高或低,密度过大或过小,易使雏鹅体内的热量散发受阻而使其狂躁不安或使雏鹅遇冷而导致卵黄吸收不良,也影响雏鹅的采食和饮水量;成年鹅运动量小、水源不足、交配、随地产蛋等因素,也易导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2:05:05 |
查看详细 >> |
|
|
|
|
剖检变化:肠腔内有大量虫体积聚,造成肠阻塞、肠扭转,严重的引起肠破裂。肠壁由于绦虫头节的吸附,致使黏膜发生受损,水肿出血,散布灰黄色结节,肠内容物稀臭,含有大量虫卵。雏鹅死亡表现为消瘦、泄殖腔周围粘有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2:02:10 |
查看详细 >> |
|
|
|
|
异刺线虫病,又称盲肠虫病,是由异刺科鸡异刺线虫寄生在鸡、火鸡、鸭、鹅的盲肠内引起的。该虫细线状,淡黄白色,雄虫长7—13毫米,雌虫长10—15毫米。其生活史为直接发育,不需中间宿主,鹅吃进虫卵后感染,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1:55:26 |
查看详细 >> |
|
|
|
|
病原体比翼线虫有许多种类,我国国内发现的感染鹅的比翼线虫为气管比翼线虫,属比翼科比翼属。
虫体形态 比翼线虫虫体为红色,头大呈半球状,口囊宽阔呈杯状,基底部有三角形齿。雌虫比雄虫大,雌虫长9~26毫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1:51:46 |
查看详细 >> |
|
|
|
|
病因可能与大肠杆菌的毒素慢性中毒有关,据临床观察,也可能与年龄、遗传性、鸭的适应性和行为、饲养管理等有关。本病主要见于成年鸭,且以成年产蛋鸭为主,罕见于公鸭。 症状 病的初期症状不明显,不易察觉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1:39:49 |
查看详细 >> |
|
|
|
|
1、全群采用TMP+0.2%氟苯尼考饮水,每天饮水3次,连饮5~7天。饲料中添加多维,连喂5~7天。同时加强通风换气和消毒。采取上述措施治疗5天后,全群没有出现死亡病例,病情得到了控制。
2、硫酸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1:37:27 |
查看详细 >> |
|
|
|
|
鹅、鸭人工感染和天然感染都能发病。曾有资料报道;在数量为46000只的鸭群中,患本病死亡的鸭只达25%。在一个曾养过丹毒病猪的猪舍中养鸭,结果不少鸭只发生了丹毒而死亡。病 状 患鸭拒食饲料,羽毛松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1:34:54 |
查看详细 >> |
|
|
|
|
该病一年四季均有发生,但以冬春寒冷季节及多雨潮湿季节发病较多。 临床症状 患病种(蛋)鸭群表现食欲下降甚至废绝,产蛋异常(软壳蛋、粗壳蛋、薄壳蛋、无壳蛋、畸形蛋等)或(和)无产蛋高峰期或持续低产蛋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1:30:43 |
查看详细 >> |
|
|
|
|
环境引起的腹泻夏季,由于高温天气使鸭饮水量加大导致肠道菌群减少、阴雨雷电的应激、饲养密度过大、通风不畅、防暑降温不良、室内氨味过大等都会引起鸭腹泻,所以在高温天气要做好鸭群的饲养管理,及时清粪,更换垫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1:26:20 |
查看详细 >> |
|
|
|
|
主要表现鸭上喙背侧和脚蹼出现水疱,水疱破裂后结痂。随着病程的发展,上喙逐渐变形,喙前端和两侧向上扭转、短缩。眼眶周围有大量的分泌物,眼睑粘连。患鸭很少出现死亡。诊断:本病目前主要根据临床症状进行诊断。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1:23:39 |
查看详细 >> |
|
|
|
|
化脓性结膜炎 因感染化脓菌或在某种传染病过程中(特别是犬瘟热)发生。除结膜炎的一般症状外,其症状表现更剧烈。以眼内流出多量粘液性或纯脓性分泌物为特征。上、下睑缘和睫毛常被粘稠脓性物粘在一起。若炎症较重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1:18:16 |
查看详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