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流行特点:主要危害雏鹅,影响其生长发育,严重感染可导致死亡。对成年鹅的危害不大。
临床症状:主要对肌胃造成严重损害,从而表现出消化系统功能的紊乱及随之而来的衰弱等症状。雏鹅对本病特别敏感。严重感染时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3:22:22 |
查看详细 >> |
|
|
|
|
鹅包氏螺旋体或称鹅螺旋体、又名鸡螺旋体。在生物学的位置上介于细菌和原虫之间,属于裂殖菌纲螺旋体目螺旋体科螺旋体属(Spirochaeta)成员。鹅包氏螺旋体细长,呈波浪状运动。有短细鞭毛,能通过0.4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3:18:32 |
查看详细 >> |
|
|
|
|
病原为肉毒梭菌,但细菌本身不致病,而是其产生的肉毒梭菌毒素,有极强的毒力,对人、畜、禽均有高度致死性。该毒素有较强的耐热性,100℃60分钟才被破坏。肉毒梭菌毒素分7个型,引起家禽中毒的主要是A型和C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3:12:14 |
查看详细 >> |
|
|
|
|
人为传播:由于饲养,管理或其它外来人员,带有虫卵,鹅(鸭,鸡)的粪便及所携带被污染的器械进入鹅舍,又污染了饮水,饲料等,被鹅吃入而引起发病。老舍被污染,未经消毒净化再次喂鹅时引起感染发病。临床症状:1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3:07:56 |
查看详细 >> |
|
|
|
|
临床症状:1. 病鹅突然出现精神不振,采食减少或停止,被毛松乱,不活泼,喜卧地,怕冷,抵成一堆。 2. 体温升高,两鼻孔外流清水,呼吸障碍,张口呼吸,进而发出咕咕声,重症者,出现下痢,两期因鼻腔有粘液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3:00:59 |
查看详细 >> |
|
|
|
|
临床症状:1. 多发生于1周内的雏鹅,精神不振,被毛粗乱,喘气,呆立,眼困,头部下垂,眼睑肿胀。2. 食欲减少或不食,排白色粥杆或水样稀粪,病鹅经常作排便动作并不断鸣叫,肛门被粪便粘着阻塞。3. 后期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2:59:34 |
查看详细 >> |
|
|
|
|
本病是由埃稀氏大肠杆菌,由于育成,育雏时患病或鹅舍环境污染,病菌侵害母鹅的泻殖腔,输卵管而引起发病。该病多在产蛋母鹅中流行,一般为产蛋初期零星发生,产蛋高峰发病率高,公鹅多因在污秽的水中交配而感染 发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2:53:26 |
查看详细 >> |
|
|
|
|
发病情况:山东潍坊市坊子区某养鹅户于2003年6月15日购进鹅苗2300只,进雏后第3天起阴雨连绵,又没及时更换垫料,从第8日龄开始,雏鹅开始发病,主要表现为食欲减退,伴有呼吸症状,用泰乐菌素饮水治疗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2:42:15 |
查看详细 >> |
|
|
|
|
搞好孵化和育雏工作种蛋必须来自健康鹅群,孵化前,对孵化设备和种蛋,必须进行彻底消毒,育雏室和其他用具在使用前也必须进行消毒。 引进雏鹅时要隔离饲养,不要立即与本地健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2:37:31 |
查看详细 >> |
|
|
|
|
大肠杆菌广泛分布于自然界,也存在于健康鹅和其他禽类的肠道中,正常情况下不能致病。本病的发生与饲养管理不良密切相关,天气寒冷、气候骤变、青饲料不足、维生素A缺乏、鹅舍及运动场污秽潮湿、鹅群过度拥挤、闷热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2:33:45 |
查看详细 >> |
|
|
|
|
流行特点:3~30日龄雏鹅最易感染。雏鹅3日龄以后开始发病,5日龄开始死亡,10~18日龄达到高峰期,30日龄以后基本不发生死亡,死亡率25%~75%,甚至100%。10日龄以后发病死亡的雏鹅有60%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2:30:15 |
查看详细 >> |
|
|
|
|
鹅副黏病毒病的病原为鹅黏病毒,属副黏病毒科副黏病毒属。病毒广泛存在于病鹅的内脏器官内(脾脏、肝脏、肠管等)。在电子显微镜下观察,病毒颗粒大小不一(平均直径为120纳米),形态不正,表面有密集纤突结构,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16 12:11:24 |
查看详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