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口服液  粉针  水针  可溶性粉  散剂  溶液剂  预混剂 兽药






A
P
P

 
按疾病查产品 >
论“猪高热病”及其防治措施
时间:2015/6/24 14:23:00  作者:118974  来源:香港凯顿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论“猪高热病”及其防治措施


“高热病”,这是近几年来讲的最多的一种猪病。高热病、其体温升高并非指某一特定疾病,实际上是指许多疾病中的一个症候,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因此,叫“高热综合征”似乎更恰当一些。


  什麽是猪“高热病”?通常所指是因各种原因造成猪体内体温调节中枢紊乱,体温急剧升高、临床上表现为体温升高到40℃以上的“疾病”。至于近几年人们所称呼的猪“高热病”主要是由于病原、病因不清而冠名的一种笼统称呼。

  临床上究竟有哪些原因可以引起猪的“高热病”?归纳起来主要有两种病因。①具有传染性的病原所致;②由非传染的因素而引起。


  1.传染性病因所致的猪“高热病”

  病毒和细菌都可引起猪的体温升高。据调查,目前致病率较高的病毒类有,猪蓝耳病毒变异株(高致病性蓝耳病),猪瘟病毒,猪流感病毒,猪圆环病毒2型,猪伪狂犬病病毒,猪呼吸道冠状病毒;细菌和寄生虫引起的有,弓形体,附红细胞体,猪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猪链球菌2型,副猪嗜血杆菌,多杀性巴氏杆菌,猪肺炎支原体、猪丹毒杆菌、猪附红细胞体、猪霍乱沙门氏菌等多种病原体等。其中主要的病原是猪蓝耳病毒变异株,猪瘟病毒,弓形体,染附红细胞体,或它们的混合感染。这类高热性的疾病发生频率很高,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尤其是病毒性的、可能在冬天的发病率更普遍,发病率更高。


  70年代所报道最多的猪“无名高热症”,后来通过实验室证实是弓形体和猪瘟病毒所致、也得到多数人认可。人们采用针对病原开展预防和处理,在当时收到较好的防制效果。

 
  1.1 弓形体引起的猪“高热病”


  20世纪60~70年代在江苏、上海等地发生多起猪的“无名高热病”,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呈稽留热型,一般维持3~7d,最高可达42℃。1977年上海农科院畜牧兽医研究所通过试验找到了弓形虫的速殖子,被确诊为猪的弓形虫病。

  弓形体病是由刚地弓形虫引起的一种人畜共患寄生虫病,目前只发现了一个血清型的一种弓形虫。1954 年于恩庶首先从猫、兔、鼠、黄毛鼠、猪豚等动物中分离到弓形虫;谢天华于1964年报道了一例弓形虫病人;大多数动物如猪、牛、猫、犬、羊、马、骆驼、家兔、鸡、鸭等都可以感染弓形虫,其中以猪的感染率较高,它的主要临床表现,病初体温升高至40~42℃,呈稽留热,一般维持3~7d,最高可达42℃;严重病猪.耳朵呈紫红色,腹下、颈部、四肢下端出现紫红色,两腹侧有散在的大小不等的淤血斑,眼结膜充血、黄染;体表淋巴结,尤其是腹股沟淋巴结明显肿大。

  弓形虫所致的“无名高热症”的一般防控措施包括:圈舍定期消毒,保持清洁,加强猫的饲养管理,不给猫喂生肉,防止猫及其排泄物污染饲料、饮水、畜舍;家畜流产的胎儿及其排泄物以及死于本病的可疑病尸应严格处理;对于曾经发生过该病的猪场,在进入夏季时应观察猪的食欲、粪便,并定期测量体温、如发现病猪应立即隔离。有条件的猪场、对猪群定期检测抗体,有计划地进行淘汰,以消灭传染源。治疗以磺胺类药为主,对病重者辅以支持和对症疗法:


  1.2 猪瘟所致“高热病”


  猪瘟这一古老的疾病,仍然是目前危害养猪业的头号杀手,是养猪场首先要净化或控制的疾病,绝不能放松。可能是因病毒株的变异,70年代以来,兽医上把它称为“非典型性猪瘟”或“温和性猪瘟”,多数病猪体温升高到41℃左右。目前想要有效控制该病,从根本上确保猪群的长久平安,猪瘟净化势在必行,尤其是种猪场实行猪瘟净化是必要的。


  1.3 蓝耳病病毒所引起的猪“高热病”


  2006年以来,南方多省份发生猪“高热病”,很快在全国许多省都有报告。农业部及时开展了各项防控工作和细致周密调查,2007年1月,农业部通过对分离到的病毒采用全基因序列分析等技术手段,最终确定蓝耳病毒的变异毒珠是猪“高热病”的主要病原、并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农业部及时发出了要做好猪病防控工作的重要通知(“农牧发2007、10号”文件),并制定了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防治技术规范”。


  据报道,该病于1987年首先在美国被发现,相继流行到德国、加拿大等欧洲国家。猪蓝耳病不传染人、不是人畜共患病该病。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我国,我国将其列为二类动物疫病,世界动物卫生组织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


  猪蓝耳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流产、死胎、木乃伊胎)及各种年龄猪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该病毒主要侵害繁殖系统。仔猪断奶前死亡率高、母猪繁殖障碍、育成猪的呼吸道病是本病的三大症状。经产和初产母猪出现40以上高热,腹部和腿部发绀,尤以耳尖较为常见。


  防控措施:预防接种是有效的防病方法,因本病常引起继发其他细菌感染,可使用有针对性的抗生素药物。加强饲养管理,搞好环境卫生和经常消毒;调整日粮,提高矿物质、维生素和生物素的添加量,注意氨基酸平衡,以提高机体的抗感染能力;坚持自繁自养、全进全制是成功控制猪蓝耳病预防的关键。
  总之,病毒或细菌等所引起的猪“高热病”处理原则是,搞好预防接种,坚持环境消毒,保证猪舍清洁、通风环境,适当补充各类营养物质,增强机体抵抗力是预防这类高热病的最有效的方法。


2.非传染性病因引起的猪“高热病”


  这类疾病只发生在气候炎热的季节和闷热的环境中。


  2.1 热应缴


  热应缴是在高温天气条件下、猪机体体温升高的一个重要因素,有的兽医工作者把热应缴与蓝耳病混为一谈,临床上只要猪出现体温升高,皮肤有紫绀色,就判断为高热应缴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其结果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当然两者也有同时发生的时候。


  什麽是“热应缴”?热应缴是动物受到高热刺激后所表现出的一种非特异性的全身反应。引起应激的因素称“应激原”。在猪场,引起应激反应的激原有很多,如高温刺激、寒冷刺激、仔猪营养缺乏,此外,毒物、运输等都可以引起猪的应激反应。

  热应激的理论是高热刺激后,体温急剧升高到42℃以上,神经内分泌出现剧烈反应,当交感—肾上腺髓质兴奋时,糖皮质激素持续而大量分泌,代谢率加强,消耗大量能量物质、蛋白质和维生素,使机体特异和非特异性免疫功能降低,抗病力下降和机体受到损害。


  “热应缴”的主要临床表现:体温升高达42℃以上,手感皮温很烫,有的病猪发生热性喘息。最严重者,体温升高(大约每5-7min升高一度),临死前达45℃,肌温很高,肌pH≤5,肌温降后,pH又上升。白皮猪一阵红一阵白,后成紫绀色。


  “热应缴”防控措施:做好猪舍的防暑降温;减小饲养密度,加强猪舍的通风换气,排除有害气体;洒水降温;调整饲料营养,加强饲养管理。在饲料中添加200mg/kg维生素E 和200~500mg/kg维生素C,提高免疫力,增强抗热应激能力,增加采食量和日增重;在饲料中适量添加碳酸氢钠(按250mg/kg)和微量元素钾、硒、以利缓解热应激对猪的影响;在夏季,每天对公、母猪要投放一定量的青饲料、以提高猪群的食欲和抗应缴能力。


  2.2 热射病


  在闷热的猪舍环境中容易发生猪热射病,使体温、皮温急剧升高到41℃以上。


  什麽是热射病?热射病是动物所处外界环境温度高,环境闷热,湿度过大,动物机体产热多,散热少,机体内积热而引起严重的中枢神经机能紊乱的疾病。其主要原因是天气炎热,厩舍拥挤,通风不良所造成。热射病发生后,体温高达41~42℃,皮肤干燥,皮温极高,皮肤及粘膜兰紫色或苍白色,。由于体内物质代谢加强,氧化不全的中间代谢产物大量蓄积导致机体脱水和酸中毒。由于脱水、水盐代谢失调,组织缺氧,碱贮下降,脑脊髓液与体液间的渗透压急剧变化,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对内脏的调节作用和心肺代偿机能衰竭,静脉郁血,粘膜发绀。


  防控措施:①消除病因、促进体热散发,加强猪舍通风,减小饲养密度,不断用冷水浇洒全身,尤其是头部,用冷水灌肠。灌服1%冷盐水,体质较好者可适量泻血,同时输入等量5%葡萄粮生理盐水;②缓解心肺机能障碍,可皮下注射20%安加5-10ml强心剂,当出现酸中毒时可静注 5%碳酸氢钠100-300ml。


  总之,猪“高热病”发生原因很复杂,临床特征是体温升高,皮肤颜色改变,很容易误判,因此在诊断和处理这类疾病时,不要忙目下结论,要辩征,尽量减小养猪户的经济损失。


本文共分[1] 页

    上一篇:“五看”识猪病

    下一篇:羊小反刍兽的治疗方法?概念是??
 
35941客服微信
扫一扫了解更多产品信息!
新手指南
了解35941
注册新用户
法律声明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兽药产品
猪兽药
鸡兽药
牛羊兽药
毛皮兽药
水产兽药
饲料产品
猪饲料
鸡饲料
饲料添加剂
饲料预混剂
浓缩料
猪药系列
高热病
口蹄疫
咳喘病
拉稀
促生长
禽药系列
黄白痢
大肠杆菌
呼吸道
新城疫
消毒剂
牛羊系类
牛羊催肥
乳房炎
头孢
驱虫药
小反刍
35941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了解更多产品信息!
货到付款 整件免邮 正品保证 买贵补差 支付宝担保
Copyright 2006-2019 35941.com版权所有 吉ICP证B-2-4-20080050号 吉ICP备080000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4301号 *兽药广审(文)201609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