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口服液  粉针  水针  可溶性粉  散剂  溶液剂  预混剂 兽药






A
P
P

 
按疾病查产品 >
仔猪成活关键要解决营养吸收问题
时间:2013/9/17 10:49:00  作者:谯仕彦  来源:35941网
分享到: 微信 更多
              中国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谯仕彦教授
 
     国内养猪行业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是必然的趋势,但不是一朝一夕能够实现的,归根结底,在于国内科学养殖基础比较薄弱,养殖现状比较散乱,养殖环境和饲养管理水平参差不齐,并缺少必要的规划。从技术层面来讲,近几年来,国内养殖技术的发展还是很快的,尤其是以大型农牧企业为代表的科研团队,将企业资金和科研力量很好的结合起来了,发明专利在农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这对农牧行业的发展是一个很好的讯号。
     推动国内科学养殖、健康养殖的发展,除了国家相关部门和行业协会的政策引导之外,大型农牧企业也是一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从目前的情况来,正大、双胞胎、大北农、新希望这些企业,将科学养殖、健康养殖的概念具体化、数字化,像正大猪三宝、双胞胎420或640模式之类的,从抽象变为具体模式,什么阶段饲喂什么样的饲料,饲喂多少,很精细,更加容易为养殖者理解、接受。
     肠道是猪营养物质消化吸收和利用的主要器官,也是最大的免疫器官。仔猪肠道的健康发育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猪的健康状况和疫病的发生,是动物营养研究的一个大课题,也是养殖业亟需解决的一个现实问题。国内养猪现在面临的一个重大问题是哺乳仔猪和断奶仔猪死亡率高、发病率高。我曾经在一个猪业论坛上说过,现在猪的很多疾病是由饲料霉菌毒素破坏猪的免疫系统,继而和病毒、细菌混合感染引起的,是我们整个养殖业发病率高、死亡率高的原因。国内现在仔猪死亡的原因仍然说不清楚,断奶前后的死亡还很多。但是,我认为,在众多的问题中,营养和饲养管理因素应该是最关键的问题,也就是肠道吸收营养物质能力的这个问题。
     当前养殖业处于一种什么样的环境中呢?高病原的环境。断奶前后这个阶段,仔猪肠道生长不够健全,免疫系统还不够健全,对疾病的抵抗力还不够强,怎么样去解决这个问题,从而提高仔猪的成活率,这是我们大家都在思考和摸索的一个问题。其实,抵抗力不强的问题说到底是营养、营养管理和饲养管理的问题,解决了营养吸收的问题,仔猪死亡这个问题就解决了一大部分。
 仔猪从出生、断奶到成活,在这个过程中,都是十分脆弱的,要注意防止疾病的侵害。解决营养物质吸收的问题,关键在于解决仔猪肠道的健康问题,也就是小肠绒毛生长的问题。仔猪的小肠绒毛生长得越好,对饲料营养物质的吸收也就越多,身体就更加健壮,免疫系统对疾病的抵抗力更高,自然更容易成活。我了解到,近些年来,我国这些大型饲料企业,都花费了很多资金和精力投入到仔猪前期生长的研究中去,他们的营养套餐都注重仔猪小肠绒毛的生长,都将饲料营养与饲养管理结合起来。在当前高病原的环境中,适当提高前期料饲喂的比重,对仔猪的成活很有益处,而且肠道发育的好,后期长猪也会更快。养殖者应该具有这个意识,宁愿在断奶前后多投入一些成本,也不能让一头仔猪死亡,尤其是在高猪价时期,死一头仔猪的代价往往是节省下来的这些饲料成本的好几倍。
     我注意到,目前的猪价一路上升,行情比较好。在这样高猪价、高病原的背景下,适当多饲喂一些前期料,是具备这个条件的。有些企业,像前面提到的双胞胎集团的640模式就很契合时机,前期料从断奶喂到仔猪80日龄,肠道发育的很完全了,仔猪抵御疾病能力更强,生长更加迅速。现在猪价这么好,多养活一头仔猪就多赚一些,养殖户也愿意投入。
     注重仔猪前期生长已成为一个趋势,这对科学养殖、健康养猪的发展也是一个很好的注脚。营养元素的合理吸收,对断奶步入发育阶段的仔猪来说,显得很重要,这个就像小孩一样,小时候营养好,就长得高,长得壮,不怕生病。猪也是同样的道理,前期发育的好,后面就长得会更快、更健康。

本文共分[1] 页

    上一篇:家庭猪场喜事多,养猪模式数字化

    下一篇:大学生重视环境保护 猪场规模产生效益
 
35941客服微信
扫一扫了解更多产品信息!
新手指南
了解35941
注册新用户
法律声明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兽药产品
猪兽药
鸡兽药
牛羊兽药
毛皮兽药
水产兽药
饲料产品
猪饲料
鸡饲料
饲料添加剂
饲料预混剂
浓缩料
猪药系列
高热病
口蹄疫
咳喘病
拉稀
促生长
禽药系列
黄白痢
大肠杆菌
呼吸道
新城疫
消毒剂
牛羊系类
牛羊催肥
乳房炎
头孢
驱虫药
小反刍
35941微信公众号
扫一扫了解更多产品信息!
货到付款 整件免邮 正品保证 买贵补差 支付宝担保
Copyright 2006-2019 35941.com版权所有 吉ICP证B-2-4-20080050号 吉ICP备080000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4301号 *兽药广审(文)20160900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