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东乌旗着力培育了5万匹蒙古马保种、15万头西门塔尔牛养殖、20万只商品种羊、30万只活羊出口、100万只商品羊生产加工、2亿公斤天然牧草“六大基地”工程,着力培育肉羊、肉牛、菜马和饲草四条产业带,畜牧业自此进入了良性发展轨道,东乌旗还着力建设畜牧业科技示范园区,培育发展了元盛集团、悦艺生物制品、新汇源草颗粒等一批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并积极开展了一系列乌珠穆沁肉羊品牌推介和产业研究活动,推进畜产品优质优价,畜牧业产业化使牧民人均受益达到8100元。
他们加快畜牧业的转型步伐,最有效的途径就是走规模经营、典型带动的路子,这也是该旗畜牧业发展壮大过程中总结出的可贵经验,目前全旗牧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116个,辐射带动3400户牧户。
翻开该旗畜牧业发展纪实的资料,看到的是畜种改良、家庭牧场、草业协会、马产业基地、乌珠穆沁羊选育合作等一个个具有特色又符合实际的创新举措,该旗通过草场向合作社流转、牲畜给合作社入股等方式实现了资源整合、规模生产、统一经营的畜牧业生产新机制,不但解决了分散经营下小牧户与大市场无法对接、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的问题,而且通过股权转化、合作社统一管理和经营,保护了牧民的根本利益,同时还完善了关于加快畜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协调有关部门给予资金支持,并为规模养殖场争取项目支撑,形成了政府引导、牧户投入、信贷补充、合作社为重点的多渠道投入机制。远近闻名的霍·巴特尔是该旗达布希拉图嘎查牧民,他动员相邻的5户牧户建立了以经营天然牧草收割—生产—销售为一体的的先进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他以市场为向导,迎合畜牧业产业化的要求,以草定畜,以草兴牧,大力发展草产业,产品远销天津、北京、河北、呼和浩特等地区。此外,嘎达布其镇尚都嘎查额尔敦达来积极带领元登等15户牧民,以每户3000元的集资方式,把他们的草场、劳动力、基础设施等集中起来,组织成立了“畜牧业合作社”,建立起合作社的育肥基地。在大量牲畜的出栏环节上,以“公司+基地+牧户”的工作方式,提高了牲畜出栏价格,加快了牲畜市场流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