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产单核细胞李氏杆菌,大小为0.4~0.5µm×O.5~2µm,呈规则的短杆状,两端钝圆。革兰氏染色阳性,无荚膜,不形成芽孢,在抹片中单个分散或两个菌排成V形或并列。在1~45℃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8 16:45:31 |
查看详细 >> |
|
|
|
|
猪链球菌是一种革兰阳性球菌,呈链状排列,无鞭毛,不运动,不形成芽胞,但有荚膜。为兼性厌氧菌,但在无氧时溶血明显,培养最适温度为37℃。菌落细小,直径1~2mm,透明、发亮、光滑、圆形、边缘整齐,在液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8 16:44:22 |
查看详细 >> |
|
|
|
|
增殖方式有二分裂法,出芽和裂殖法。一般认为增殖发生在骨髓部位,但尚存在争议。常单独或呈链状附着于红细胞表面,也可游离于血浆中。附红细胞体发育过程中,形状和大小常发生变化,可能也与动物种类、动物抵抗力等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8 16:43:07 |
查看详细 >> |
|
|
|
|
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发生过猪蓝耳病。该病于上世纪90年代中期传入中国,世界动物卫生组织(OIE)将其列为法定报告动物疫病,中国列为一类动物疫病。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8 16:41:32 |
查看详细 >> |
|
|
|
|
治疗方法是在猪发情后的12天注射前列腺素F2a(PGF2a),在观察到发情后的12天再注射PGF2a。在每次注射PGF2a后2—3天发情时,先肌肉注射20—40IU催产素,促进子宫收缩,排出子宫内容物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8 16:40:12 |
查看详细 >> |
|
|
|
|
(1)多发生于初饲养母猪者,因担心母猪泌乳供应不足,采取的补饲方法不当,补饲时间早,往往在母猪分娩后就补饲,且补饲的饲料质量过好,数量过多,导致泌乳量过多,加之仔猪小,吮乳量有限,乳汁滞积而致发乳房炎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8 16:39:00 |
查看详细 >> |
|
|
|
|
猪细小病毒为细小病毒科细小病毒属成员。病毒对热具有较强抵抗力,56℃48小时或70℃2小时病毒的感染性和血凝性均无明显改变,但80℃5分钟可使感染性和血凝活性均丧失。病毒在40℃极为稳定,对酸碱有较强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8 16:37:58 |
查看详细 >> |
|
|
|
|
该病的发病率高,潜伏期为2~7天,病程1周左右。病猪发病初期突然发热,精神不振,食欲减退或废绝,常横卧在一起,不愿活动,呼吸困难,激烈咳嗽,眼鼻流出黏液。如果在发病期治疗不及时,则易并发支气管炎、肺炎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8 16:36:47 |
查看详细 >> |
|
|
|
|
猪瘟俗称"烂肠瘟"是一种具有高度传染性疫病,是威胁养猪业的主要传染病之一,其特征是:急性,呈败血性变化,实质器官出血,坏死和梗死;慢性呈纤维素性坏死性肠炎,后期常有副伤寒及巴氏杆菌病继发是猪的一种急性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8 16:34:34 |
查看详细 >> |
|
|
|
|
1.发生在气温较高的季节,病程长,一般在5~20天左右,病死率高。
2.猪场对防疫工作不重视、技术人员保健观念差,没有严格封闭猪场、没有对猪群进行系统的保健的猪场发病严重。
3.发病猪的体重一般在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8 16:32:54 |
查看详细 >> |
|
|
|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8 16:28:57 |
查看详细 >> |
|
|
|
|
早发性大肠杆病:综述又称初生仔猪大肠杆菌病,由致病性埃希氏大肠杆菌(E.Coli)引起的初生仔猪的一种急性、高度致死性传染病。当大肠杆菌进入仔猪肠道后,便利用菌毛吸附在肠粘膜上,藉此定居增殖,产生大量 |
分享者: |
35941小编 |
时间:2013/8/8 16:27:53 |
查看详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