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35941小编 | 分类:水产类 | 更新:2014/2/11 14:28:33 | 浏览:15 |
|
甲鱼腮腺炎临床诊断
肉眼检查:患病甲鱼颈部肿大,上岸、无活力,摄食量减少。
|
解剖检查:患病甲鱼肠道颜色发黑,胃肠道无食,布满淤血。患病甲鱼肠道颜色发黑,胃肠道无食,布满淤血;肝脏轻的出现花肝,重的布满黑点,更甚者肝已硬化;胆囊发黑;肺部严重纤化,无弹性;腮充血发炎;有死卵现象。根据《一、二、三类水生动物疫病病种名录释义》中甲鱼胃肠道出血型腮腺炎病的典型临床病症描述,初步判断该病为胃肠道出血型腮腺炎病。
实验室检查:从患病甲鱼的肝脏组织中分离出形态均匀、大小一致的革兰氏阴性杆状细菌。通过对分离菌进行生理生化特性鉴定,结果证实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故确定该病为嗜水气单胞菌感染所致。
甲鱼腮腺炎防治方法
该病的发生原因,一是由于甲鱼养殖密度高,残饵、排泄物增多,发酵造成水体内水质、底质变坏,嗜水气单胞菌大量繁衍;二是甲鱼在恶劣水环境中自身免疫力和抵抗力下降,经大量嗜水气单胞菌侵袭而引发胃肠道出血型腮腺炎病。因此,有效防控该病的发生,可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加强水质管理。首先,定期检测水质,尤其是水中病菌数量,每天巡塘。其次,保证良好的水源和养殖水质调控,尤其是控制水中病菌的滋生。如甲鱼养殖水源存在水质污染隐患时,可多打几口深井,用地下水经消毒处理后供甲鱼养殖用水。
2.严格把好饲料质量关。投喂的饲料首先保证新鲜不变质,颗粒大小适宜。其次是控制调整好投饲量。每天的投饲量主要根据甲鱼的摄食情况和天气、温度及水质变化而定。 |
3.注重疾病的预防。在放甲鱼苗前,甲鱼池必须用生石灰进行彻底消毒,暴晒池底;在养殖过程中,每20天左右用生石灰消毒1次;定期在饲料中添加维生素C和生物杀菌剂AB(主要成分噬弧菌),增强甲鱼免疫力和抗应激能力;对病死甲鱼进行无害化处理,防止发病塘与健康塘的甲鱼发生交叉感染。 |
|
|
|
|
U盘 |
500积分 |
 |
|
|
|
充电宝 |
2250积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