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35941小编 | 分类:猪类 | 更新:2013/8/8 16:21:19 | 浏览:3 |
|
仔猪副伤寒也称猪沙门菌病,是由沙门菌引起的仔猪的一种传染病。急性者为败血症,慢性者为坏死性肠炎,常发生于6月龄以下仔猪,特别是2~4月龄仔猪多见,一年四季均可发生,多雨潮湿、寒冷、季节交替时发生率高。
沙门菌属细菌苗体两端钝圆、中等大小、商杆状。革兰染色阴性,无芽孢,无荚膜,具有周鞭毛,能运动,绝大多数具有菌毛,能吸附于宿主细胞表而和凝集细胞。 |
(1)急性(败血)型 多见于断奶前后(2~4月龄)仔猪,,体温升高(41~42℃),拒食,很快死亡,耳根、胸前、腹下.等处皮肤山现淤血紫斑,耳尖干性坏疸后期见下痢、呼吸困难、咳嗽、跛行,经1~4天死亡。发病率低于10%,病死率可达20%~40%。
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 较多见,似肠型猪瘟,表现体温升高(40.5~41,5℃),畏寒,结膜炎,黏性、脓性分泌物,上下眼睑粘连,角膜可见浑浊、溃疡。呈顽固性下痢,粪便水样,可为黄绿色、暗绿色、暗棕色粪便中常混有血液坏死组织或纤维素絮片,恶臭。症状时好时坏,反复发作,持续数周,伴以消瘦、脱水而死。部分病猪在病中后期出现皮肤弥漫性痂状湿疹。病程可持续数周,终致死亡或成僵猪。 |
(1)急性型:主要表现败血症的病理变化。皮肤有紫斑,脾肿大,暗蓝色,似橡皮,肠系膜淋巴结索状肿大;肝也有肿大、充血、出血,有黄灰色小结节;全身黏膜、浆膜出血:卡他性出血性胃肠炎。
(2)亚急性型和慢性型:主要病变在盲肠、结肠和回肠。特征是纤维索性一坏死性肠炎,表现肠壁增厚,黏膜潮红:上覆盖一层弥漫性坏死和腐乳状坏死物质,剥离后见基底潮红,边缘留下不规则堤状溃疡而,肠鼓气、出血坏死。有的病例滤泡周围黏膜坏死,稍突出于表面,有纤维索样的渗出物积聚,形成隐约而见的轮状环。肝、脾、肠系膜淋巴结常可见针尖大小、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或结节。肠系膜淋巴结呈絮状肿大,有的有干酪样变。胆囊黏膜坏死。肺常有卡他性肺炎或灰蓝色干酪样结节。 |
|
|
|
|
U盘 |
500积分 |
 |
|
|
|
充电宝 |
2250积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