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35941小编 | 分类:牛羊类 | 更新:2013/8/19 16:01:45 | 浏览:8 |
|
腐蹄病也叫蹄间腐烂或趾间腐烂,秋季易发病,是羊、牛、猪、马都能够发生的一种传染病,羊腐蹄病有传染性和非传染性两类,是由坏死杆菌侵入羊蹄缝内,造成蹄质变软、烂伤流出脓性分泌物。其特征是局部 组织发炎、坏死。因为病常侵害蹄部,因而称 “腐蹄病”。此病在我国各地都有发生,尤其在西北的广大牧区常呈地方性流行,对羊只的发展危害很大。 |
 |
山羊方面的报道,所有腐蹄病的病例都与感染结节梭形杆菌有关。牧场的湿度与病的分布有很大关系,全世界的干旱地区很少发生。湿度的影响是能使蹄壳的角质软化,便于细菌的穿入,结节梭形杆菌可在受染羊的蹄壳上存在多年,这一点在该病的控制上非常重要。
在羊蹄之外的生存超不过10d,在土壤中也不能增殖。因此,唯一的长期传染源乃是患腐蹄病的羊。其次,涉及的病菌还有坏死梭形杆菌和羊肢腐蚀螺旋体;大多数科学家认为,本病是由坏死梭形杆菌与结节梭菌共同起作用而引起的。
在未经治疗不当的病例,一些继发性细菌可以脓棒状杆菌,链球菌、葡萄球菌芪至大肠杆菌都可以侵入,而引起严重的灾难性的后果,并导致蛆的侵袭。
传 染:本病常发生于低湿地带,多见于湿雨季节。细菌通过损伤的皮肤侵入机体。羊只长期拥挤,环境潮湿,相互践踏,都容易使蹄部受到损伤,给细菌的侵入造成有利条件。
泥泞、潮湿而排水不良的草场可以成为疾病暴发的因素,但如草场及泥湿环境没有生活达14d的微生物,而且蹄子未被潮湿浸软或没有损伤,仅仅泥湿环境的本身是不会引起腐蹄病的。
腐蹄病是一种急性传染病,如果不及时控制,可以使羊群中100%的受到传染,甚至可传染给正在发育的羔羊。
症 状:患腐蹄病的牛羊食欲降低,精神不振,喜卧,走路跛。初期轻度跛行,趾间皮肤充血、发炎、轻微肿胀,触诊病蹄敏感。病蹄有恶臭分泌物和坏死组织,蹄底部有小孔或大洞。用刀切削扩创,蹄底的小孔或大洞中有污黑臭水迅速流出。趾间也常能找到溃疡面,上面覆盖着恶臭物,蹄壳腐烂变形,牛羊卧地不起,病情严重的体温上升,甚至蹄匣脱落,还可能引起全身性败血症。
病初轻度跛行,多为一肢患病。随着疾病的发展,跛行变为严重。如果两前肢患病,病羊往往爬行;后肢患病时,常见病肢伸到腹下。进行蹄部检查时,初期见蹄间隙、蹄匣和蹄冠红肿、发热,有疼痛反应,以后溃烂,挤压时有恶臭的脓液流出。更严重的病例,引起蹄部深层组织坏死,蹄匣脱落,病羊常跪下采食。
有时在绵羊羔引起环死性口炎,可见鼻、唇、舌、口腔甚至眼部发生结节、水泡,以后变成棕色痂块。有时由于脐带消毒不严,可以发生坏死性脐炎。在极少数情况下,可以引起肝炎或阴唇炎。
病程比较缓慢,多数病羊跛行达数十天甚至数月。由于影响采食,病羊逐渐变为消瘦。如不及时治疗,可能因为继发感染而造成死亡。 |
预 防:(一)消除促进发病的各种因素:
1、加强蹄子护理,经常修蹄,避免用尖硬多荆棘的饲料,及时处理蹄子外伤;
2、注意圈舍卫生,保持清洁干燥,羊群不可过度拥挤;
3、尽量避免或减少在低洼、潮湿的地区放牧。
(二)当羊群中发现本病时,应及时进行全群检查,将病羊全部隔离开进行治疗。对健羊全部用30%硫酸铜或10%福尔马林进行预防性浴蹄。对圈舍要彻底清扫消毒,铲除表层土壤,换成新土。对粪便、坏死组织及污染蓐草彻底进行焚烧处理。
发现腐蹄病羊,要及时隔离治疗。健康羊关在一起或在同一草场放牧。
如果患病羊只较多,应该倒换放牧场和饮水处;选择高燥牧场,改到沙底河道饮水。停止在污染的牧场放牧,至少经过两个月以后再利用。
(三)注射抗腐蹄病疫苗。最初注射两次,间隔5~6周。以后每6个月注射1次。疫苗效果很好,但只有在最好的管理条件下才能达到100%的效果。
该疫苗亦可用于治疗但其将来的主要作用还是作部分预防措施,最重要的是同良好的管理相结合。由于疫苗昂贵,羊主一般只是用于公羊。
对死羊或屠宰羊,应先除去坏死组织,然后剥皮,待皮、毛干燥以后方可外运。 |
|
|
|
|
U盘 |
500积分 |
 |
|
|
|
充电宝 |
2250积分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