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门搜索: 口服液  粉针  水针  可溶性粉  散剂  溶液剂  预混剂 兽药
我要提问
我要回答
按疾病查产品 >
首 页 快问兽医 看图说病 经验分享 精品专区   购物车(0)
  您的当前位置:35941首页 > 看图说病 > 查看全部 > 鸡肠毒综合征-过料病...
 
鸡肠毒综合征-过料病
发布人:35941小编 | 分类:鸡禽类 | 更新:2013/8/16 17:36:49 | 浏览:9  
分享到:
概    述:
 
肠毒综合征俗称“肠毒病,过料病”,是一种近几年普遍流行于商品肉鸡群中,出现以尖叫、乱串、腹泻、粪便中有未消化的饲料、采食量明显下降、生长缓慢、体重减轻、脱水和饲料报酬率下降为特征的疾病。该病是由多种病因共同作用导致的一种综合征,一年四季均能发生,但以秋、冬季及气候和温差变化大的时候发生较多,任何日龄都能发生,特别是15~90日龄的鸡多发,30日龄高发,产蛋鸡也能发生,肉鸡发生频率较高。由于肠毒综合征虽然可引起生长速度下降、料肉比增高,但引起的死亡率并不是特别大,所以往往被人们忽视,有的养殖户由于对该病的认识不足,在治疗时往往进入误区。
详细内容:
 
流行特点 该病无论是蛋鸡还是地上平养或网上平养的肉鸡都普遍存在,多发于15~90日龄,其他日龄也可以发生,但程度较轻、发病的数量较少。最早可发生于7~10日龄。一般来讲,地上平养的鸡发病早些,网上或笼养的鸡发病晚一些。密度过大、湿度过大、通风不良、卫生条件差的鸡群症状也较严重,治疗效果较差。同时,饲料营养越丰富,发病率越高,症状也越严重,品质较低的饲料相对发病率较低。该病发生较严重的鸡群,猝死症的发生率明显上升,先兴奋不安后瘫痪、衰竭死亡的鸡明显增多。主要临床症状:鸡肠毒综合征的初期,鸡群一般没有明显的症状,精神正常、采食正常、死亡率也在正常范围内,但是鸡粪便变稀、不成形、粪中含有没消化的饲料,随着时间的延长,采食量下降,增重减慢或体重下降,粪便变稀,粪中带有未消化的饲料,颜色变为浅黄色、黄白色或鱼肠子样粪便,不成堆,比正常的鸡粪所占面积大,同时,排胡萝卜样粪便,粪便中出现凝固血块。当鸡群中多数鸡出现此种粪便之后2~3天,鸡群的采食量下降10%~20%,有的鸡群采食量可下降30%以上,个别鸡扭头、疯跑,死亡鸡只出现角弓反张。此时如果得不到确实治疗,会导致严重损失。主要病变:在发病的早期,十二指肠及空肠的卵黄蒂之前的部分黏膜增厚,颜色变浅、呈现灰白色,像一层厚厚的麸皮、极易剥离,肠黏膜增厚的同时,肠壁也增厚、肠腔空虚、内容物较少。有的肠腔内没有内容物,有的内容物为尚未消化的饲料。该病发展到中后期,肠壁变薄,黏膜脱落,肠内容物呈蛋清样,盲肠肿胀充满红色黏液。个别鸡群表现的特别严重,肠黏膜几乎完全脱落崩解、肠壁变薄,肠内容物呈血色蛋清样或黏脓、柿子样,盲肠肿胀内含暗红色栓子。其他脏器未见明显病理变化。主要病因及分析:在大量的临床实践中,笔者发现引起鸡肠毒综合征的病因不是单一的小肠球虫感染、细菌性肠炎,也不是一般的消化不良,它是由多病因导致的一种综合征。通过实验室诊断,主要病因有小肠球虫、盲肠球虫、盲肠性肝炎、溃疡性肠炎、肠源性大肠杆菌病之间的相互混合感染。1.该病病因是多方面的,决不是单一的小肠球虫感染,但小肠球虫的感染是其主要的病因之一。众所周知,有养鸡的地方都有球虫的存在,只是由于环境条件、管理水平和预防水平不同而已,这就是球虫存在的普遍性。鸡群之所以多发于30~80日龄,主要是因为,球虫多次在鸡体和环境中完成其生活史,此时蛋鸡多转群,应激较大;而肉鸡的垫料和粪便中的卵囊数量明显增多,导致此阶段球虫的严重感染,特别是巨型艾美尔球虫、堆型艾美尔球虫和毒害艾美尔球虫严重感染是导致该病的原发性病因。由于小肠球虫在肠黏膜上大量生长繁殖、导致肠黏膜增厚,严重脱落及出血等病变、几乎使饲料不能被消化吸收,同时,对水分的吸收也明显减少,尽管鸡大量饮水,也会引起脱水现象。这是引起肉鸡粪便变稀,粪中带有未消化饲料的原因之一。2.在球虫感染的过程中,球虫在肠黏膜细胞里快速裂殖生殖,因球虫的大量增殖需要消耗宿主细胞的大量氧,导致小肠黏膜组织产生大量乳酸,使得肉鸡肠腔内pH值严重降低。由于肠道pH值的改变,肠道菌群发生改变,有益菌减少有害菌大量繁殖,特别是大肠杆菌、沙门氏菌、产气夹膜杆菌等趁机大量繁殖,球虫与有害菌相互协同,加强了致病性。肠道内容物pH值的下降,会使各种消化酶的消化能力下降,饲料消化不良。另外,pH值的下降,会刺激肠道黏膜,使肠的蠕动加快加强,消化液排出增多,但是饲料通过消化道的时间缩短,消化时间减少,导致饲料消化不良。由于肠的蠕动加快加强,胆囊分泌的胆汁迅速从肠道排出,与未消化的饲料混合在一起,形成该综合征的特征性粪便??略带浅黄色的粪便。3.饲料中维生素、能量和蛋白质的影响。在调查中发现,饲料营养越丰富,发病率越高,症状也越严重,品质较低的饲料相对发病率较低。这是因为,在球虫与细菌的混合感染中,大量的能量、蛋白质和部分维生素促进二者大量繁殖,加重症状。4.在该综合征发生的过程中,球虫和细菌在肠黏膜和肠腔内大量生长繁殖、导致肠黏膜增厚,严重脱落及出血等,导致消化不良,肠道出现吸收障碍,对电解质、水分的吸收减少。同时,由于大量的肠黏膜细胞迅速破坏,消化液排出增多,使电解质、水分大量丢失,出现生理生化障碍,特别是钾离子的大量丢失,会导致心脏的兴奋性过度增强,导致鸡猝死症的发病率明显增多。5.自体中毒,在发病的过程中,大量的肠上皮细胞破裂,在细菌的作用下,发生腐败分解,以及虫体死亡、崩解等产生大量有毒物质,被机体吸收后发生自体中毒。从而在临床上出现先兴奋不安、扭头、后瘫软昏迷衰竭死亡,具有角弓反张的情况。
 
注意事项:
 
防治:加强饲养管理,保持适宜的温度和湿度及饲养密度;提供充足的新鲜空气;减少各种应激因素的刺激和防止并发症的发生;做好防潮、防霉工作,给予充足的维生素A、维生素D3和微量元素硒等。1.加强日常的卫生消毒工作,水槽、料槽、饮水器要定期清洗消毒,防止病从口入。用2种不同成分的消毒剂交替带鸡喷雾消毒,每天1次,全天用含氯消毒剂作饮水消毒,直至痊愈。2.及时把病鸡送检,查明疾病原因。3.以药敏实验为依据,按照多病因的治疗原则,抗球虫、抗菌、调节肠道内环境、补充部分电解质。笔者认为治疗肠毒综合征第一要务是治疗球虫,用磺胺药才是正确的选择。可首先在饮水、饲料中使用磺胺类药物、球痢停,球虫药用到第3天时使用抗生素,氨基糖苷类和喹诺酮类联合使用效果不错,对细菌、病毒混合感染的情况,在使用大环内酯类药物的同时要加入抗病毒药物,同时添加黄芪多糖粉。同时注意由于大量药物的使用,特别是抗球虫的磺胺类药会使肉鸡肾脏易受到损伤,因此在选择药物时应慎重,应间断性地加入利尿保肾的药物,方法是:连用2~3天,停药4~5天,再加入2~3天。此外长期应用药物的鸡群,常导致肠道菌群失调,在停药后应用活菌制剂调理菌群,改善肠道环境。 防治误区:主要有4个方面。1.强制止泻。很多疾病都能引起病鸡腹泻,肠毒综合征更是如此,很多兽医工作者第一反应通常是立即用药止泻,但是肠毒综合征死亡率高的原因不在于腹泻,而是自体中毒,因此,如果强制止泻反而加剧了自体中毒,死亡率会不降反升,或者是投药数天后效果不佳。所以,发生肠毒综合征应该引导排毒,而不是一味止泻。2.发病早期用猛药。在肠毒综合征发现的早期,往往像对待其他传染病一样,抓紧时间下猛药治疗,但结果往往是用药后死亡率立刻显现,并且治疗2个疗程以上才有所减轻,因为革兰氏阴性菌在肠道大量繁殖,可导致肠道消化功能紊乱,使球虫繁殖释放大量有害物质,再加上使用大剂量抗生素治疗后,革兰氏阴性菌死亡解体释放的超剂量内毒素,可引起机体调节系统紊乱甚至休克死亡。3.用多种维生素。多种维生素可以补充营养、增强机体抵抗力,但是鸡患肠毒综合征时要禁止使用。不但如此,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及其他致病菌引起的消化道疾病也不能用。因为发生肠毒综合征时,肠道功能已经紊乱,会造成营养吸收障碍,有害的物质却没少吸收。同时饲料在消化道内和脱落的肠黏膜混合在一起,导致细菌大量繁殖, 此时如果增加多种维生素,不仅吸收不了,还会增加肠内容物的营养反而利于有害菌繁殖。4.拌料给药。肠毒综合征会导致肉鸡不断把料桶的料勾到地上,再加上鸡只发病后采食量会出现不同程度的下降,如果拌料给药,就会导致饲料被大多数健康鸡和症状轻微的鸡采食,病鸡没食欲,或者吃的很少,达不到治疗效果,不能产生应有的疗效。
 
 
 
  积分商城: 更多>>
U盘
500积分
充电宝
2250积分
 
经验分享: 更多>>
鸡腺胃炎怎么治疗鸡肌胃炎怎么治疗
肌腺泰 鸡肌胃炎、腺胃炎、脾坏死高端特效药就选----...点击查看
母猪不发情,正确的做法应该是......
许多养猪场经常会遇到,母猪断奶后不发情的问题,针对这...点击查看
新城疫症状及治疗方法
临床症状:本病的潜伏期为2~15d,平均5~6d。 发病的早...点击查看
特种养殖新项目元宝鸽
一对优良的元宝鸽,首先是它们的羽色要单纯,要统一,精神状态好...点击查看
 
24小时客服电话
0431-88935941
客服QQ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上网找兽药 就到35941
关于35941
大事记
服务优势
法律声明
服务条款
联系我们
新手指南
注册新用户
新手特训营
账户密码
买家入门
卖家入门
供应商服务
发布产品
查询卖家
如何管理
35941推广
物流服务
采购商服务
找公司
找产品
技术帮客
退款维权
如何付款
支付宝充值
支付宝转账
支付宝提现
支付方式
购物保障
买家防骗
卖家防骗
交易纠纷
支付宝担保交易
35941微信公众号
关注有惊喜,好礼码上到!
货到付款 整件免邮 正品保证 买贵补差 支付宝担保
Copyright 2006-2014 35941.com版权所有 吉ICP证B-2-4-20080050号 吉ICP备08000003号 京公网安备11010543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