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人:35941小编 | 分类:牛羊类 | 更新:2013/8/12 13:56:47 | 浏览:3 |
|
羊血吸虫病是血吸虫寄生在羊门静脉、肠系膜静脉和盆腔静脉内,引起贫血、消瘦与营养障碍的一种疾病。
病原为分体属和东毕属血吸虫,分体属在我国只有日本分体吸虫,虫体细长,雄虫呈乳白色,口吸盘在虫体前端,腹吸盘较大,具有粗而短的柄,体壁自腹吸盘后方至尾部两侧向腹面卷起形成抱雌沟,通常雌虫在沟内呈合抱状态。雌虫呈暗褐色,卵巢呈椭圆形,位于虫体中部偏后方两肠管合并处前方。虫卵呈短卵圆形,淡黄色。 |
羊患本病多为慢性发作,只有当突然感染大量尾蚴后,才急性发病。病羊表现体温升高,似流感症状,食欲减退、精神不振、呼吸急促、有浆液性鼻液、下痢、消瘦等,常可造成大批死亡。一经耐过则转为慢性。轻度感染的羊,缺乏急性表现。慢性病例一般呈现黏膜苍白,下颌及腹下水肿,腹围增大,消化不良,软便或下痢;幼羊生长发育停滞,甚至死亡;母羊不发情、不孕或流产。 |
预防:在4、5月份和10、11月份定期驱虫,病羊要淘汰。结合水土改造工程或用灭螺药物杀灭中间宿主,阻断血吸虫的发育途径。疫区内粪便进行堆肥发酵和制造沼气,既可增加肥效,又可杀灭虫卵。选择无螺水源,实行专塘用水,以杜绝尾蚴的感染。 |
|
|
|
|
U盘 |
500积分 |
 |
|
|
|
充电宝 |
2250积分 |
 |
|
|
|